故事主人公简介:孙天姿,女,中共预备党员。2017年就读于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,攻读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。研究生期间获得校一等奖学金、校三等奖学金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、优秀共青团员、年度三好学生等荣誉;参与中国社科院青少年研究室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P95研究平台的科研项目,成功立项并顺利结题。研究生期间担任院研究生会生活权益部部长,积极关心服务同学,协助老师完成相关工作。
一、自我否定中的得
从小到大,因为学习成绩优异,一直受到周围人的称赞和关注,而每当被他人夸奖时,我总是会拒收这种夸奖,对自己进行否定,说一些诸如“我就是死用功学出来的成绩”、“其实我很多东西都不会”、“我的效率特别低”、“我真的没有那么厉害”这样的话对对方进行“反驳”,或许在别人看来我是在谦虚甚至有些做作,但在我的内心里,这都是我的真实想法,我一直认为别人看到的都是我“虚假繁荣”的外表,内在实则并没有多少“墨水”和“干货”。
这种自我否定也同样在我的研究生生涯里伴随着我。我本科期间读的是社会工作专业,硕士攻读社会学专业,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,由于本身基础薄弱,与其他人有很大的差距,再加上班里好多同学都是名校出身,更让我倍感压力。每次上课听到其他同学侃侃而谈自己的观点时,心生敬佩的同时我都会觉得自己很无知,导致自己在课上都不是很积极主动地发言,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的问题可能根本就不算个问题而不敢提出。接踵而至的课业任务和晦涩难懂的文字也让自己很痛苦,一度将自己定位为班里倒数几名的差等生。然而,这种严重的自我否定并没有让我自暴自弃、得过且过,可能是由于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成为了一种习惯,亦或是自我否定中让我不满足于现状,激励着我努力充实自己,所以即使在对自己预期很差的情况下,也尽力完成每一项作业,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,仔细聆听每一次的读书会。后来发现,读不懂的书多读几遍真的可以读懂,原本认为两三天之内根本读不完的书真的可以读完。就这样,在第一学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,第二学期加总时继续保持第一名,守住了从小到大“学习成绩优异”的头衔,自己不敢相信也从未想过,其他同学也没能想到。
当然,第一名并不能代表什么,我想说的是,永不满足、不断努力前进是我从自我否定中所收获的,我也体会到做研究需要深入地思考,严谨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耐心,要耐得住寂寞。
二、自我否定中的失
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,我一直都对自己没有信心,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,导致我的心理素质较差,总是在关键时刻“掉链子”,高考发挥失常,考研还是失利,没能去到理想的学校。这从侧面也给了我一个教训: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,一味的自我否定会让自己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,所以要在努力的基础上,对自己持有信心,保持积极的心态,或许会增加成功的几率,如果失败了,也要有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的心态。现在,我也切身体会到,没能实现南下读书,而来到最北端的哈尔滨得到成长,也是一种福气。同时,经过一年的学习,不仅收获了知识,也在应对繁忙的任务中锻炼了心理素质,心智上更加成熟。
三、感恩
感恩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这个过程,无论是自我否定中的得还是自我否定中的失,都让我在读研期间得到了成长。更重要的是,感恩我的导师赵德雷老师不厌其烦面面俱到地指引,给我提供各种机会,教我做学问。感恩当初阴差阳错地学了社会工作专业后来“就近”转而攻读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,因为在学习社会学专业的过程中,我能够更加有逻辑地思考问题,这是作为文科生最重要的一项技能;我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可以用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;渐渐地形成一种独特的区别于其他人的社会学思维去看待问题等等。社会学的学问无处不在,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、生活态度甚至是人格,我想这远比那些好找工作的专业更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吧,这或许也是社会学的有趣之处或者魅力之一吧。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做学问没有不苦的,但是当你与书中学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时,当你豁然开朗、恍然大悟的那一刻,就会体会到它的魅力,甘之如饴。
我的成长轨迹中伴随着自我否定,中间会出现曲折,但总体一定要是一条曲折上升的折线,才能体现成长的意义。最后,还是要回到自我否定中来,社会学专业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,我读的只是冰山一角,甚至许多基础性的书籍都没有读过,还欠缺太多太多;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等其他领域的书籍也涉猎较少,知识面较窄;作为一名研究生还完全没有抓住研究的精髓,逻辑思维有所欠缺;虽然慢工出细活,但效率较低,不能很好地平衡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时间;虽然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,但是不善于表现自己……我真的不是别人口中的“好学生”,更谈不上优秀,但是我会在自我否定中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,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,不仅赢得他人的认可,更要说服自己,从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实现发自自己内心的自我肯定。